他曾担任炮兵政委是最年轻的开国中将1985年被解除一切职务-最年轻的将军
炮兵是中国军队中至关重要的兵种之一。自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以来,我军便有了炮兵部队。1950年,随着新中国的成立,炮兵部队也在次年正式建立,并由直接领导。炮兵司令部成立后,陈锡联被任命为第一任司令员,邱创成则担任了第一任政委。此后,炮兵政委的职务由陈仁麒、蓝文兆、王平、张池明等人先后担任。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曾在炮兵服役并官至炮兵政委的张池明。张池明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,他的晚年又如何呢?
张池明生于1917年,家乡在河南。年轻时,他就参与了红四方面军的战斗,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。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,张池明见证了抗日胜利与新中国的成立。在新中国成立后,张池明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海南和广东等地,涉及地方行政管理工作。1952年,他被调回中南军区,并在该区从事后勤管理等工作。1955年,在首次授衔时,张池明被授予中将军衔,成为开国中将之一。值得注意的是,当时他只有38岁,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将之一,和其他三位同龄的中将一起,成了开国元勋中的一员。
38岁就被授予中将军衔,这在今天几乎难以想象。张池明能够如此迅速晋升,完全是凭借他出色的战功,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期间,他参与了东北全境的解放,并随第四野战军一路南下,穿越严寒的东北,最终解放了春暖花开的海南岛。在解放海南岛的过程中,张池明还曾亲自指挥作战,是岛上作战的重要指挥官之一,为解放海南岛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授衔后,张池明长期在总后方勤务部(总后勤部前身)工作,积累了丰富的后勤经验,并在此期间为后勤部的制度建设和行政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,推动了总后勤部的正规化。1967年,时任总后勤部政委的李聚奎被“打倒”,政委一职空缺。此时,张池明接替了李聚奎的职务,成为新的总后勤部政委。张池明在这一职务上工作了整整八年,从1967年一直到1975年,经历了那个特殊的十年时期。
然而,到了1975年,张池明被调离总后勤部,转任炮兵司令部担任炮兵政委。然而,仅仅两年后,1977年,张池明便因受到调查而被解除军职。这是张池明第一次被解除职务,原因与十年时期的政治风云息息相关。那时,虽然张池明身处高位,但他执行了许多“”的政策,并与其关系密切,这让他犯下了不小的错误。随着“”被粉碎,关于与他们有牵连的高层领导展开了调查,张池明也因此遭到了解除军职的命运。
第一次被解除职务后,张池明虽然失去了军队职务,但他的党内职务并未立即被解除。随着对他的进一步调查,发现他在总后勤部期间确实存在不少问题,尤其是他与邱会作关系密切,而邱会作在总后勤部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,张池明难辞其咎。最终,1985年,相关部门公布了对张池明的调查结论,认为他在总后勤部期间犯下了重大错误,决定解除他党内外一切职务,并让他离职休养,这也是张池明第二次被解除职务。
离职后的张池明过上了相对平淡的生活,他的晚年大部分时间都专注于红四方面军的战史创作,并为宣传红四方面军的历史做出了不少贡献。1997年,张池明因病去世,享年80岁。
通过这段不平凡的经历,我们可以看出,张池明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建国后的建设中,都做出了重要贡献,虽然晚年经历了不少波折,但他依然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。